什么是“撞大运”式的研发?简而言之,就是在新品开发过程中不清楚市场和需求,不清楚企业各部门应该如何改变以适应新产品开发和销售,不清楚新品的盈利方式和预计盈利效果,稀里糊涂、闭门造车,自认为技术搞定了,新品就会卖的很好(纯技术管理思维),这样的研发就是“撞大运”式的研发,其行业平均成功率为1/9,约为11.11%。
1 为什么“撞大运”式研发的平均成功率是11.11%?
研发活动是企业管理中比较高级的思维和思维组织活动,新品研发实际不仅仅是研发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公司的事情;新品开发不仅仅是研发部门作出改变,更重要的是市场、销售、工艺、生产、采购、财务、售后服务、质量等部门都需要作出一定程度的管理改变才能成功的。仅仅技术人员在那里折腾,实际就是折腾自己而已,即使技术人员再努力,它对企业的改变做多仅占企业新品需要改变内容的九分之一,这就使得这种只依靠技术人员的“撞大运”式研发成功率最多就是11.11%。各位企业家朋友和企业研发工作者,你们愿意在这么低的成功率下开发新产品么?
2 “撞大运”式的研发现状是怎么造成的?
为什么生产不是“撞大运”,同时营销也不是“撞大运”?这是因为对于生产和营销型企业来说,市场和客户是比较明确的,其需求和要求也是比较明确的,我们去努力、去亲近、去做一个老黄牛……这样就能够解决问题。实际上所谓新产品的开发,它不仅仅是新产品本体的开发,往往具有突破性的新产品,它的营销要具有突破性、生产要具有突破性、售后服务要具有突破性……如果仅仅依靠研发部门来开发新产品,或者其它非研发部门仅仅是参与这个新产品的开发,是很难取得新品市场表现的突破的。
3 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要有哪些改变才能避免“撞大运”式研发?
很多人以为IPD就是一个流程,就是研发人员的研发流程,这是大错特错的。
(1)新品开发首要开发的内容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新品的商业盈利模式和营销方法。世界上的商业盈利模式就那么二十几种(见《发现利润区》),实际上我们做新品开发的时候,就是要选择依靠哪种方式进行盈利。有的新品依靠的产品本身的高价值、有的新品依靠的产品承载的高新技术、有的新品依靠的公司所掌握的资源、有的新品依靠的售后服务的收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盈利模式。然后就是承载着商业盈利模式的销售方式,直销、分销、代理……这都是一种销售的模式,往往具有突破性的新品就是需要在营销上有所突破的。
(2)研发人员在技术和产品开发过程中,避免“撞大运”的具体办法就是抓住系统工程、不断分工合作并加以不断的评审,来保证技术方案和样品的质量。
(3)新品开发往往需要具有突破性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工艺实施方法。大多数情况下,一款全新的产品在当前的生产和工艺条件下都是难以做出来的,都需要在生产工艺上寻找新方法,开拓新方法和实施新方法,无论设计多么精妙,如果工艺做不出来,一切都是白扯。生产人员必须有开拓这些新方法的意愿和勇气,否则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会逐渐下降。
(4)新品开发往往还需要具有突破性供应商技术。零部件不先进,那么我们产品的突破是很困难的。诚然,大型企业可以选择大而全的方式把零部件企业收入账下,但是这解决不了所有的零部件问题。这时候我们的采购人员和供应商伙伴就要携起手来,认认真真开拓新的技术和新的零部件产品。
(5)质量、售后服务、采购收款、物流等等职能都需要这样的改变才能够避免新产品的“撞大运”。
4 如何构建这样的高绩效研发体系?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个高绩效的研发体系实际是创新性企业的运营管理体系,也就是IPD体系。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实施IPD体系,但是实施的效果大部分不好,这不是因为IPD不好,而是没有把它认为是创新性企业的运营管理体系,这是一个需要一把手牵头,各个部门齐心合力的新体系,是需要进行一定的企业变革的。其次,这种变革不能照搬照抄,而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IPD方法论落地性实施。
曾经有一家企业发给我一份招标文件,把我们IPD咨询当作供应商了,给我几个条件让我出方案和报价。我认为如果它还是这样认为的话,那么这个企业IPD的推进和实施必败。不是一把手工程、认为只是一个流程的事情、高层不用参与搞搞就行了、IT就能搞得定、没有认识到这实际是企业运营管理的变革,这就是不懂理论、不结合实际、不解决思想,我可以下必败的结论!
如果能避免上述的毛病,我们就可以快速建设我们自己的高效研发管理和运营体系,就将永远不需要再“撞大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