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成本与油价齐飞,新能源汽车业被逼入“新阶段”

  • 发表于: 2022-03-28 10:25:21 来源:搜狐汽车

新能源汽车2022年第二波涨价来袭。面对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涨价幅度,新能源汽车行业应该考虑如何“变阵”,抢市场固然重要,但入不敷出,只会更不长久。

进入3月以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涨”声雷动,先是特斯拉、比亚迪、哪吒汽车官宣旗下车型涨价,后有小鹏汽车、威马汽车、零跑汽车、几何汽车、欧拉汽车等不甘落后,纷纷宣布上调价格。

3月23日,理想汽车也在官方微博宣布旗下车型理想ONE(参数|图片)将在4月1日涨价,全国统一零售价格将由目前的33.80万元上调至34.98万元。不仅如此,最亲民的上汽通用五菱mini EV,也涨价数千元,不再那么接地气了。

3月还没过完,就已经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发布了涨价声明,涉及车型近40款。人们不禁高呼:“新能源汽车第二波涨价潮来了!”而且涨得那么汹涌,涨得那么狠。

1)矿价飙升,推高成本

这次3月新能源汽车终端涨价,主要是因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涨得“太吓人”了。

动力电池的原材料包括镍、钴、铝、锂等金属,而这几种矿产原材料价格,因为需求增加,以及炒作因素,都在大幅上涨。国内和国际的矿主、投机者们,也都想借此机会大赚一笔,捞一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红利。

富国银行(Wells Fargo)的分析师指出,开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镍的价格飙升130%,而钴、锂和铝的价格仅在今年就上涨了16%~88%。难怪“新能源车企卖一台亏一台”的传闻,不绝于耳。50万元一吨的锂, 10万美元一吨的镍,56.8万元一吨的钴……在各种因素下,这些元素的矿产,从来没有如此身价百倍的感觉。

其实,伴随着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像宁德时代这样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为了保证财报业绩好看,维持利润高增速,那么动力电池成本上升的压力,自然传导到新能源汽车企业,企业不能总是亏本赚吆喝,最终由消费端埋单,也是迟早的事。

如今,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纷纷宣布旗下新能源汽车价格上调,算是这轮成本上升传导至终端,靴子落地而已。

如此大范围的涨价,会给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2)高端保利,低端少赔

对于特斯拉Model 3(参数|图片)、Model Y(参数|图片)以及理想ONE这样的高端车型来说,由于自身的技术以及产品力上的优势比较明显,价格上涨对销量影响比较小。

比如,特斯拉中国旗下的Model Y,在今年1月份就开始价格上调,售价从28.07万元上涨到30.18万元,涨价幅度高达2.1万元,上涨 7.5%。虽然涨价幅度很大,但根据乘联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CPCA)公布的数据,2月份特斯拉Model Y的销量依然达到了32403辆,同比增长599.85%,环比仅下跌2.68%,同时还拿下2月国内SUV细分市场销量冠军(参数|图片)。

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价格较高的车型,主要是为了保证利润率。否则,理想汽车等公司的财报恐怕会让投资人不爽。不过,低端新能源车型面临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在2022年这两轮涨价浪潮之中,涉及到低端电动车型涨价的比例不小。

例如,在第一次涨价潮中,原本售价5万不到的五菱Nano涨价3000元,上涨6%;原价4万元不到的雷丁芒果(参数|图片),涨价3000元,上涨7.5%;还有原价89800元的五菱荣光EV,涨价1万元整,上涨11.14%。

吉利汽车旗下的几何EX3 功夫牛全系,也在3月1日集体涨价7000元,上涨11.9%。

不过最厉害的还是比亚迪旗下的元Pro ,比亚迪先是在今年2月将其售价从79800元上涨到86800元;又在3月份官方发布的《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中表示,元Pro 售价还要再涨6000元。

低端电动车消费人群大多对于价格变化比较敏感,贸然涨价或许会导致销量大幅下降。于是我们看见,敢涨价的低端车型一般是卖得比较好的,而其他低端车型,往往会选择限产甚至停产。

比较典型的,就是长城汽车欧拉停售黑、白猫这两款售价10万元以内的“小车”。从2022款黑、白猫在2021年8月14日上市,到2022年2月14日欧拉宣布停售,这中间不过只有短短半年的时间。“两猫”如此短暂的“生命周期”,从侧面证明了目前低端纯电动车型生存的困境。

所以,尽管2022年这两轮涨价对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影响不大,但低端电动车市场份额可能会有一定程度减少。众多生产低端新能源汽车的车企,大概率会像欧拉限产或停产,也可能会像其推出芭蕾猫、闪电猫、朋克猫一样,开启品牌向上拓展的征程,力图用高品牌溢价,应对日益增大的成本压力。

这样一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哑铃型结构(新能源高端车和低端车的销量比较大,而中端车型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就有望得到改善。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中端车型。

那些图便宜的消费者,可能又要把目光转回老头乐了。

3)插混和油混的机会来了?

与动力电池价格飙升类似,燃油车遇到了买车容易,加油贵。正所谓“95加满,倾家荡产”。目前,全国各省份95号汽油的价格均已突破9元/升,92号汽油的价格也位于8.5元/升左右。

而对于纯电车而言,充电便宜,买车贵。热门车型的价格涨了不少不说,等车周期还长。近来,有很多消费者都反映下单买车后,很长时间都提不到车。据报道,一位深圳的消费者在去年9月份预订了一辆宋Plus DM-i,如今还没提到车。而小鹏汽车P5也因为交车时间延期,遭遇集体投诉。

这是否意味着,“过渡车型”的机会来了呢?或者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应该走正常顺序?所谓的弯道超车,并没那么容易,搞不好还会冲出赛道。现在,各种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某种程度上,正是国内外供应商、投机商,看到中国电动车市场需求旺盛,短期内供不应求,坐地起价。

所以,绝大多数中国汽车企业,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混合动力汽车(HEV),以及属于新能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从近几个月销售数据来看,PHEV好像就要迎来自己的春天了。

自今年第一波涨价潮开始,新能源汽车中PHEV占比便在不断提高。今年1月,插混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还仅有18.9%;到2月已经突破20%,达到22.7%。2月同比涨幅,也达到了惊人的350%。

在新能源汽车原材料价格飙升、95号汽油突破9元/升的背景下,PHEV和纯电车相比,受电池原材料涨价影响相对较小;和燃油车相比,燃油的使用成本更低。原本夹在电动和燃油二者中间的PHEV现在反而变得“左右逢源”。

不少车企都在重视这种车型,比如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其中,比亚迪今年1、2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有51.5%来自于PHEV车型,和2021年同期相比,提升近8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目前新一代混动技术正在日趋成熟。

除了比亚迪DM-i,长城柠檬混动DHT、吉利雷神Hi·X、奇瑞鲲鹏DHT也在加快投放市场速度。就拿吉利雷神Hi·X混动的DHT Pro版本来说,搭载了这种混动技术的星越L工况综合油耗只有4.3L/100km。

不过笔者认为,适合PHEV用户群体虽然有扩大的趋势,但其增长空间可能相对有限。

首先,从2022年这两次新能源汽车涨价潮来看,涨价包含PHEV车型。比如上海汽车集团旗下荣威RX5 eMAX插电混动版SUV在3月份上涨了2000元;比亚迪汽车旗下唐DM-i、宋Pro DM-i、宋PLUSDM-i、秦PLUS DM-i四款车型的全系售价在3月均上调3000元;增程式方面,理想ONE在3月23号也宣布涨价1万多元。

总之,插混动力电池成本上升的压力,虽然不及纯电车,但也存在。

其次是用油方面,通常情况下,PHEV车型的“使用攻略”是短途用电、长途用油。平时在市区里依靠电力驱动,确实省油。但长途行驶,电耗尽后除了发动机外还要携带电机,沉重的车身使得长途中燃油消耗反而要高过燃油车。

所以笔者的观点是,考虑到用车环境的限制,加之部分限购城市对插电混动政策的取消,插混确实可以吸引一部分纯电和燃油车消费者,但销量增长空间有多大仍需观察。

和PHEV不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HEV)没有出现在这两次涨价的名单中。

这倒是也容易理解。

对于2022年这两次新能源汽车涨价,业内一直有“第一次涨价是因为补贴退坡,第二次涨价是因为动力电池涨价”的说法。而油混车一方面受到政策的“关照”本就不多,补贴退坡对其基本没有影响;另一方面,HEV电池比PHEV还小很多,受电池价格上涨的影响不大。

原来的HEV一直深陷 “省油不省钱”的窘境。现在油价大涨,省油的优势会被进一步放大。在俄乌谈判一直没有实际进展、油价回调尚需时日的大背景下,如果相关车企可以抓住机会,推出几款物美价廉的HEV车型,这种一直不被看好的“过渡车型”,也许可以吃下相当数量的燃油车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