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曹操出行与第一财经、DT财经发布了《2022网约车车内空气报告》。报告显示,在乘坐网约车时95.4%的乘客会关注车内的空气情况。其中“车内空气味道”是消费者最看重的网约车服务问题,已经高于“司机态度”和“司机技术”。有近70%的消费者希望网约车的好空气能帮助自己舒缓情绪,保持健康。有相当比例的消费者认为网约车内时间已经是生活的重要部分,车内好空气更是关系到自己的生活品质。
可见,空气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网约车消费体验的制约因素。要知道,国家在2011年就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2017年更是出台了硬性标准。但为什么网约车行业发展了十年,这一简单的问题仍在困扰着消费者呢?
问题不在空气本身
(资料图)
实际上,网约车空气问题的本质不在空气,而在于这个行业的发展模式。人们对车内空气的观感,反映的是行业整体对服务水平的重视程度。
不难发现,近年来人们接触到的关于网约车行业的消息,大多是关于市场、份额、融资、补贴、平台等话题。而到了诸如服务、品质、培训等与消费体验息息相关的话题时,似乎就成了少数高端品牌才会刻意强调的“尊享服务”。
究其原因,网约车诞生于互联网创业潮,一直被当作一门流量生意。互联网讲究“短平快”、“引爆点”、“渗透率”,看重的是能否在短时间内,吸引到尽可能多的用户,甚至是用超常规的方式快速促成细分领域进入寡头割据的格局。
于是,在追求效率和规模的互联网思维的推动下,网约车行业十年内催生出了277家平台,经过无数轮大小融资和“战役”,联手闯出了3000多亿的市场规模。也形成了如今滴滴领头,曹操出行、高德、美团等追随的“一超多强”局面。但是,这个局面一旦形成,行业的发展就换了逻辑。
如今,网约车在一线城市渗透率超过50%,整体渗透率接近三分之一。从市场规模体量上看,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体量稍小一点的出租车行业(4880亿元)。此时,网约车的整体增长曲线已不再陡峭,行业正在步入存量竞争时代。同时,监管也更侧重于网约车平台的“合规率”,意在推动行业向好向优发展。
这意味着整个市场已不再是流量思维,而是要回归到服务业的初心与本质。诚然,网约车市场攻伐十年,如今要企业向合规与服务质量转变,势必要经历很多反思与磨合。但这正是整个行业共同转型向上的契机。网约车行业能否合力上行,提升服务质量将是关键一战。
怎么办?
别急,先喘口气
就拿这次引发热议的“空气体验”话题来说。真的难以解决吗?做起来不难,但是达到某种标准就比较难。我们可以看一看,部分品牌已经趟出的路子。比如,曹操出行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的“4项举措”,包括:
--自营车辆平均每月更换空调滤芯,过滤异味和有害气体
--每一程提前开窗通风,经常开启外循环并勤开窗通风
--自营车辆均使用安全环保材料,安全无异味
--自营车辆均为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0碳排放
这些看似是更换滤芯和开窗透气的“常规操作”,却有着不低的门槛。
需要说明的是,曹操出行是主打绿色新能源出行的网约车品牌,主要以枫叶80V换电车、几何等新能源车型为主。因此这4项举措里的最后两项,是曹操出行本身的常规操作。
因此,内功就体现在第一项和第二项。第一项,自营车辆平均每月更换空调滤芯。这是其他网约车品牌不具备的条件。一方面,平均每月更换的频率的确比较高,需要品牌真下成本去坚持。另一方面,曹操出行背靠吉利汽车,能够借用吉利的成本优势和4s店体系的维修保养便利,主机厂商的支持能够覆盖一部分固定成本,形成了曹操出行在硬件上的门槛。
而从软服务的角度来看,第二项要求“每一程都提前开窗通风、开启外循环”等。这些规矩能否贯彻执行,考验的是品牌在司机端的权威与力度。让人无法忽视的是曹操出行的“专车基因”。其前身本就是“曹操专车”,今年4月又将专车升级为“国民专车”,品牌对服务的钻研一直在精进。曹操出行至今仍在要求自营车队司机每月接受1-2小时的“回炉培训”。耳提面命,回炉锻造,执行力由此得以保障,“好空气”的门槛也得以铸就。
从曹操出行的案例可以看出,只有将软、硬实力综合起来,才能体现出品牌在服务上的内功。
空气之外,是品牌之争
实际上,空气质量问题只是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车内空气被网约车行业普遍忽视,以至影响到了大众对网约车行业的观感和评价。这个单一事件反映的,是网约车行业长久以来的行业惯性与当前行业转型要求的矛盾。而转型换挡期间,正是品牌比拼的窗口期,也是品牌脱颖而出的机遇期。
比如,空气治理,看似是服务问题,实则是品牌竞争力的比拼。
以曹操出行为例,品牌长期在空气质量上下功夫,形成了服务门槛,也支撑了其“曹操好服务,一路好空气”的全新slogan。而曹操出行的根本目的,是抓住好空气作为硬核支点,从“好服务”切入,最终为品牌形象加分。
8月16日,曹操出行对服务进行新的诠释,推出了“用心服务国民出行”的品牌主张。看似突然的大动作,实际是是品牌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水到渠成”。
成立7年间,曹操出行坚持用“新能源做网约车”,并逐步建立起一套自己的司机服务管理模式,沉淀了服务管理能力。而今年4月对专车产品的升级,推出了“国民专车”品牌,则代表着曹操出行开始寻找商业盈利与公众服务之间的平衡点。
“用心服务国民出行”已明确表达出了品牌的进取心。同时,也可以看出品牌发展的路径选择。那就是,不通过单纯的烧钱补贴来抢夺一时的市场份额,而是用严格的管理标准、给乘客持续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更多人带来舒适的出行体验,一步步强化品牌心智印象,形成出行行业的口碑占位。
与此同时,行业竞争者也从自己的路径向上发展。比如一些品牌开始发力自有车队建设,有的品牌开启了大规模的新能源车升级换代计划,有的品牌整合聚合服务能力,而有的从科技切入推动无人驾驶网约车商用落地等等。这些从各自路径出发的尝试,最终都将提升行业整体给到消费者的服务观感。
网约车是“大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约车市场规模已逼近出租车业的情况下,这已经是一个同时需要兼顾效率与责任的行业。网约车的渗透率和网约车品牌的健康优质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的出行体验。
正如《2022网约车车内空气报告》显示,“网约车内时间已经是生活的重要部分”。更有报告显示,网约车核心用户群每月的打车费用,已经逼近其月薪的五分之一。
因此,好空气也好,好服务也罢,品牌都必须拿出更优秀的用户体验。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存量市场争取品牌被更多的消费者接受。
回归服务,期待重塑
网约车用户早已厌倦了趋同的供给,也需要更加规范的运营,以及让人舒畅的服务。
各行各业都有以服务立足的品牌,比如茑屋书店之于图书零售领域,日系服务之于汽车售后领域,海底捞之于餐饮业......网约车市场也期待让人耳目一新的服务、体验。
共享出行是作为“人类智能出行大未来”的重要环节被寄予厚望的产业,人们也赋予了这个行业足够高的期待。
同时,经过十年的发展,共享出行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此时,回归本质,进行差异化竞争对塑造行业下一个十年的商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共享出行行业以服务、科技、智能、运营、差异化为主的新一轮竞争,或许能够带领这个行业迈过新的发展关口。
这或许也是曹操出行等品牌开始发力服务的初心。从细节开始,持续满足消费者,重塑行业的服务,让人们重新认识共享出行,重启共享出行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