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搞不懂的车圈术语,又双叒叕多了一个。
(资料图)
9月9日,孚能科技正式发布其全新动力电池解决方案——SPS,全称是Super Pouch Solution。
同属动力电池新技术,当人们还沉浸在CTB、CTC、CTP等代号的云里雾里时,SPS的出现有如当头一棒,这又是个什么东西?
孚能说,SPS并非只是系统结构设计创新,而是集成了大软包电芯、大软包电池系统、大软包电池制造和直接回收四大技术,在续航里程、充电效率、降本增效、适配车型等方面都有突破。
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博士说:“大家说软件定义未来汽车,我们说软包三元定义未来动力电池。”
系统体积利用率提升至75%、充放电倍率最高可达5C。只几个关键参数放在这里,一部分友商说不定已经在“加班加点”了。
放眼现阶段所有动力电池,75%集成率也是冠绝群雄。特斯拉“难产”的4680电池,系统体积利用率不过63%;宁德时代最新、最强但暂未量产的麒麟电池,也才达到72%。
孚能科技诚不我欺,夸张数据的背后,是从电芯到结构的全面创新。
首先是电芯。SPS采用全新推出的全极耳、多极耳大软包动力电芯,无需多个电芯串联,从源头开始精简结构;充放电倍率覆盖2.4C到5C,满足更多需求;应用半固态电解质,相对更加安全。
而软包电芯是孚能科技一直坚持的技术,采用聚合物外壳,可兼容叠片和卷绕工艺,可覆盖高镍三元到低镍富锂锰、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等多种材料体系。
然后是结构。在此基础上,SPS采用液冷板与底盘的一体化设计,然后将半固态大软包电芯直接集成到底盘。其中,液冷板除冷却作用之外,还集成了排气,起到加强结构的作用。
在集成方式上,SPS采用卧式电芯布置方案,另外通过液冷板和导热片的复合使用,可以使电池系统的散热效率提升4倍,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
由此,共同汇聚成如下成果:系统部件减少50%,材料成本降低33%,体积利用率提升至75%。所以从结构方面来讲,SPS也可以看作是CTC或者CTB技术。
另外还有低温快速自加热设计,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中,可以使SPS系统容量始终保持在90%以上,且充电时间缩短一半(实验数据)。
根据规划,孚能科技将在2023年推出基于钠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等的第一代SPS产品。目标是到2030年将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从160Wh/kg提升到220Wh/kg,磷酸铁锂和磷酸锰铁锂的能量密度形成从200Wh/kg到240Wh/kg的产品覆盖。
风云四起的时代,即使作为To B的动力电池厂商,也希望能在消费领域建立起一定的影响力。一如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部分主机厂甚至视其为金字招牌,只为给自己多挣点噱头。
论账面实力,孚能科技SPS是要略胜于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但要论名字,SPS远不及麒麟那般朗朗上口。
但,孚能科技的野心也绝不止于此。
通过调节卧式布置的大软包电芯厚度,SPS可以灵活调节电池系统的底盘厚度(85-145mm),在保证电池系统底盘尺寸不变的情况下,用一款电芯就能够适配全系乘用车型。
在匹配不同能量密度的大软包电芯时,SPS电池系统可以覆盖80-150kWh的不同带容量,以满足不同车型需求。
发布会现场,孚能科技展示了2.4C、3C和4C三种倍率快充电芯,对应的带电量分别为150kWh、100kWh和75kWh,对应的续航里程分别为1000km、800km和600km,充电10分钟可补能40%、50%和70%,分别实现400km、400km和420km的续航里程。
作为对比,麒麟电池在4C充电倍率的前提下,10分钟可将电量从10%充至80%。
总结下来,孚能科技提供的不是电池包而是标准底盘,标配快充,适配全系乘用车。更进一步还可能发展成为滑板底盘,这要看孚能有没有更多的野心和实力了。
再辅以SPS大软包电芯较低的投资成本和制造流程费用,另外还有孚能科技的锂电池直接回收技术,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也不是没有机会。
关键在于,主机厂是否愿意放弃“灵魂”,接受孚能科技提供的标准底盘。这方面,宁德时代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整场发布会,孚能科技并未过多地提及竞争对手,大多都是在阐述自己的技术、战略等。但作为竞争对手,将其和麒麟电池对比一番也是在所难免。
从系统体积利用率、充放电倍率等技术角度来讲,SPS是要优于麒麟电池的。但宁德时代在规模和产能方面展现出来的影响力,也是孚能科技现阶段所不能企及的。
根据SNE Research公布的2022年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宁德时代达到13.3GWh,占据33.5%的市场份额,而孚能科技只能被归类在“其它”之中。
国内市场,宁德时代7月份装机量为11.41GWh,占据47.19%的市场份额;而孚能科技装机量仅为0.43 GWh,占1.76%的市场份额。
在这样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中,真正的技术突破可能会让现有的市场优势瞬间崩塌。
但现实问题是,孚能科技尚未真正突破技术,也难以达成革命,所以即便是市场和规模的优势,也还是难以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