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8.6万辆,同比增加72.3%,新能源车渗透率33.8%,连创新高。1月至11月累计渗透率也达到了25%,提前3年实现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2025年的目标。
而在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车出口量达到38.9万辆,助力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且出口车型中高端产品比例增多,销量与售价齐升。
【资料图】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汽车行业的创新、政策法规的推动与消费者的认可。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起步阶段,中国就出台了多项鼓励新能源车制造与消费的政策。例如早期的“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工作、2010年启动的私人购买新能源车补贴政策、2014年启动的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等。其中,免征购置税政策共延长了三次,分别在2017年、2020年和2022年。
在产业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努力奋进,推动行业从培育期进入发展期,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不仅在市场方面取得巨大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也取得技术突破,成长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最值得关注的还是产品质量的提升和自主品牌的产品突破。近日举行的懂车帝新能源冬测中,冬季续航达成率前十名国产车占据八席,国产车型的平均续航达成率49.1%,合资品牌续航达成率45.8%,中国自主品牌取得了明显优势。产品突破带来了消费者认可,11月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为70.3%,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中国自主品牌正走在份额提升与品牌向上的双重上升通道上。
在新能源车渗透率接近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的拐点之际,续航依然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目前,工信部采用CLTC-P(轻型乘用车工况)来测试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随着法规进步和认知深入,消费者逐步接受CLTC(轻型汽车行驶工况)标称续航与实际续航的差异性,但仍然对电动车的冬季续航表现疑虑重重。北京市消协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所测试的10款样车,均存在低温“掉电”续航里程“打折”的情况。甚至有消费者反映,部分电动汽车在冬季低温下会有“里程断崖下跌”情况发生,路上抛锚的风险让里程焦虑倍增。
新能源车的冬季用车表现不透明,这让消费者难以货比三家、做出理性购买决策,产品表现与预期不符也会造成消费者焦虑加剧,这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高的绊脚石。
近年来,中国汽车品牌采用宽温域热泵空调、低温电池等技术,来提升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表现,已经实现重要突破。不过,这些技术突破在常温环境试验中难以体现出来。
围绕新能源车评测,懂车帝推出“6大维度+2大场景”评测体系,其中就包含冬季极限使用场景,以第三方视角对新能源车进行横向对比。这种兜底式的冬季极限测试,相当于国标测试之外的“附加考试”,让消费者更全面地了解新能源车的真实表现,对解决消费者焦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让自主品牌的产品突破得以充分展现,让用心做产品的企业脱颖而出。
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是助力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创新力量驶向全球的重要突破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离不开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前瞻布局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不懈创新,也需要全面透明的新能源产品信息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相信随着中国新能源车技术能力和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可以经受严格的多元化测试,最终帮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