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斯莱斯选择网红引发争议后,奔驰也步其后尘,选择“代言人”翻车。
梅赛德斯-奔驰官方账号共享汽车宣传视频。 坐在那辆汽车里的“代言人”是在争论的话题中很受欢迎的脱口秀演员杨笠。
视频一出现,立即引发众多网友的非议,原因没有别的,和劳斯莱斯选择的网红夫妇一样,杨笠的人气也非常有争议,她在脱口秀节目中渲染男女性别冲突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网络恶战
由于杨笠的争议性,之前她代言英特尔时曾在网上遭到抵制,没想到网友嘲笑奔驰无视英特尔和劳斯莱斯的前车之鉴,再次跳进“火坑”。
更有趣的是,梅赛德斯-奔驰和杨笠双方很快就相互开启了“面对面”模式。
首先梅赛德斯-奔驰方面推翻了杨笠的“代言”视频。 这种态度不言而喻,这是错误的节奏,就像奔驰选择杨笠是错误的一样。
杨笠方面也不是省油的灯。 她的工作室随后宣布,奔驰的视频实际上是杨笠参加杂志活动时拍摄的,奔驰只是这次杂志活动的赞助商。 杨笠和奔驰没有商业合作关系,杨笠也没有车型代言人。 看了这个,多少有点像“奔驰摩擦杨笠热”的味道。
事实上,杨笠工作室的声明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是谁拉着杨笠坐上奔驰车录像的? 杨笠不和奔驰合作,奔驰能让她录像吗?
所以,这件事看起来就像是酒肉朋友的关系,刚才在饭桌上(杂志活动)还在筹资交错,买东西就翻脸不认识人。
说
到底,奔驰方面和杨笠方面有点儿互相“打脸”的态势,这个宣发视频可谓典型的双输。
那么,奔驰和杨笠输在了什么地方呢?
很简单,他们需要流量,他们炒作流量,最后却都被流量反噬。
杨笠最大的争议就是成名的方式,比起李雪琴来,杨笠在脱口秀节目中挑起的所谓“普信男”话题争议性太大,事实上造成了网络大论战,在这个论战过程中,杨笠莫名其妙就走红了。
而且,很让人有些无语的是,杨笠的走红程度甚至要超过李雪琴,不然为什么时尚杂志不请李雪琴走秀而是请杨笠去呢?
杨笠的成名相当于打了一次“擦边球”,靠炒作男女对立话题迅速上位,流量迅速膨胀的同时其实也埋下了商业活动连续被抵制的祸根。
须知,争议性话题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能迅速吸引大量追捧者的同时也能马上带来同样海量的抵制者,换句话说,你赢的同时其实也输了。
而有很多理性的网友对杨笠这种靠“挑事”攫取财富密码割韭菜的行为更是嗤之以鼻,比起话题的争议性来,杨笠和其团队这种故意炒作话题炒作流量的行为显然更让人反感。
举一个例子,各大网络平台的自媒体里经常能看到各种PK话题,某某品牌就是比某某品牌强,然后各个品牌拥趸在评论区开始互撕。如果说这种行为多少还有理解空间的话,那些“某某省或某某市就是比某某省某某市强”的挑动地域攻击的话题则完全跑偏了方向。
论其本质,杨笠引发的男女话题争议其实和那些刻意引发地域攻击赚取流量的自媒体是很相似的。
可悲的是,那些不论是支持杨笠观点还是反对杨笠观点的网友在这个过程中都相当于当了一回人家炒作流量的“炮灰”。
对比杨笠,这一回似乎梅赛德斯奔驰也没好到哪儿去。
奔驰为什么选择杨笠拍这段宣发视频,其用意不过是利用杨笠身上的流量和话题,而且,比起汤唯、杨幂等大明星来,找杨笠合作的“性价比”似乎更高一些。
这就是现在一些商业品牌的“生意经”,论咖位,一些网红自然无法和成名已久的大明星相比,但论起流量和网络知名度来,很多网红的自带流量并不比大咖们少,别看杨笠在刚刚结束的《脱口秀大会》上连五强都没进,但论知名度她可比冠军高多了。
而且,作为秀场新人,杨笠比起大明星来还具有性价比优势,毕竟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不着急变现的话有些流量容易过期失效。
只是,没想到的是,奔驰这回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本来看中了杨笠的流量,结果又被杨笠身上另外一半的流量抵制,谁让她是靠争议话题走红的争议人物呢。
综上,君子求财取之有道,打擦边球获得的流量和收益并非赚钱的正道,有些流量有益,有的流量有毒,我们不能只看到有益的一面,却看不到有毒的成分。毒蘑菇好看,可不能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