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手就降价,买了没地修,极星这是要“删号退服”了?

  • 发表于: 2022-03-13 14:39:16 来源:搜狐汽车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要不是最近发布了极星O2概念车,汽车有文化差点又忘了极星还“活在”中国市场上。不出意外,极星O2又是一辆跑车,其延续了首款概念车Precept的设计,同时大量使用了铝材来优化性能。目前来看,极星O2的量产车型将被命名为极星5,而极星3跨界车型与极星4也在极星的品牌规划当中。

事实上,在问世4年多的时间里,极星仅有两款产品在售。严格意义来说,极星真正面向市场的产品仅有极星2这一款车型,售价百万的极星1大多数时候是为了赚个吆喝。在产品矩阵长期得不到补充的情况下,极星的销量自然十分惨淡,去年全年共计售出新车仅为2.9万辆左右。

此外,汽车有文化了解到,极星的下一步将着重落子于北美市场,率先问世的极星3将于明年第一季度在北美市场销售。其实这波操作,也印证了汽车有文化此前在《极星,中国车市最后的“佛系玩家”》一文的猜测——极星将转移主要阵地,将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降低。因为对于现在的极星,想玩转大神遍地走的“国服”,实在是太过艰难。

新车价格崩盘,渠道不见进展

极星在中国到底有多难?恐怕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出现了问题。

从去年整个销量分布来看,极星旗下相关车型去年在中国的总销数仅有千辆左右,具体到上限数,这个数值将会再打一个8折。尽管这个销量相比于2020年增长了大概4倍,但一来极星前年基数较小,全年仅售出不到500辆,二来该销量存在着降价抛售的嫌疑。

有相关消息指出,在某二手车交易平台出现了大量极星2车型打折出售的消息,价格最低可达6折。同时,据卖家表示,这些产品均是全新车辆,“车辆是直接从厂家买断的,可以全国联保。如果提车地点是上海,可以去4S店签合同,然后去极星仓库提车。”有卖家为打消消费者顾虑曾这样提到。

很多人知道,极星原身其实是沃尔沃的御用改装厂,无论从基因,还是从现有的品牌定位来看,其都与豪华二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豪华品牌一般都有着自己的坚持,基本上宁愿“倒牛奶”,也不会自己打脸,用伤及品牌本源的低价去换得一时的市场。

联系到极星此前进行的官降行为,这波既伤品牌,又败路人缘的操作,背后大概率有极星官方或是经销商的影子,而非仅是二手车商的手笔。

除了销量难,极星的渠道发展也是难上加难。尽管官方此前表示国内存在有20家极星空间,但打开官网后发现,目前极星空间仅有18家在营业状态。其中,位于西安和南京的两家门店现已完毕,从现有状况来看,极星品牌在未得到强力输血的情况下,极星空间并没有扩张的可能性。

极星空间分布图

极星空间的缺失,无疑将对用户的保养与维修体验造成最为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如今购买极星的消费者,不但会面临产品迅速贬值的风险,还会遭受到车坏了没地儿修的尴尬。

极星为何在中国市场玩不转?

事实上,在品牌诞生之初,极星将中国汽车市场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包含极星品牌的正式发布,以及全球首家极星空间的落成,都放在了中国区域。

对此,极星品牌全球CEO托马斯·英格拉也曾表示:“欧洲研发、中国制造、全球同步销售是极星的全球布局,其中欧洲、中国和北美是极星的三个主要市场。”

只是在极星如今的品牌规划中,“中国”大概率将被替换成亚太地区,亚洲业务将被划分为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新西兰等板块。在国内投入不少,结局却落得黯然收场。其中原因,既来源于极星自身,也源于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

从极星本身来看,品牌本身的战略打法失策是本质,层出不穷的召回事件则是诱因。一方面,这个源于北欧的品牌,始终是以自身的思维为主导,而非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研发与营销。在整个产品研发层面,极星以高性能入市,但对于中国消费者以及大多数全球消费者而言,性能一般都是开胃菜,而非是主菜。

大家能够看到,尽管特斯拉是高性能电动车的传教者,但本质上其打动用户的仍是科技。而大部分电动车生产商,虽然旗下产品能够达到4秒左右破百加速的能力,但却在续航、空间以及配置上进行了大量的补充,以适用于个人或者家庭日常的使用场景。而从极星2来看,其实测续航不过在300-400公里之间,同时在整个产品力上也难以说服在实用性上考虑更多的国内消费者。

极星也许不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那么又是否是一个好的设计师?其实也不尽然,汽车有文化了解到,自2020年开始,极星多次曝出召回事件,已因动力电池能量控制模块(BECM)软件问题、逆变器和高压冷却液加热器存在的设计缺陷召回了大批极星2车型。这些故障,或将导致车辆在行驶中突然失去动力,造成驾驶风险。

而从本土市场来看,能够替代极星的产品则实在太多。单就新能源这一领域来看,一方面,特斯拉是其最为直接的竞争对手,而在科技方面表现弱势的极星,显然难以撼动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在极星品牌的目标价位里,不仅豪华品牌正加速布局相关电动车型,而且国内新势力也大批量涌现,除了原有的“蔚小理”之外,岚图、高合、AITO与极狐等等都正蓄势待发。要从这些对手中分得“蛋糕”,对于如今声名不显的极星而言显然太过艰难。

极星是否要退出中国市场?

所以,如今的极星正谋图自救,或是转向对高性能产品有更高认同度的市场,如北美;或是去往竞争压力更小的地域,如亚太;亦或是回到更有优势的主场,比如欧洲。

从另一个层面去看,在中国汽车市场迎难而上,本就不符合“自我满足、低调内敛”的北欧精神,也很难让人将之与极星进行挂钩。

极星到底是否有可能退出中国市场?这也许才是很多想要购买极星产品,亦或是已经拥有极星相关车型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

根据目前消息来看,汽车有文化对于该问题,给出的结论则是“不乏这个可能性”。因为,除了之前提到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与压力外,极星还有其它的一些相关的动向。

去年7月曾曝出消息,沃尔沃正在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私人投资公司PSD Investment 手中收购其额外的股份,并恢复到今年私人配售完成之前持有的所有权水平。原本占据极星主导权的PSD投资,已成为极星的第二股东。

吉利作出这一次选择,其实并不让人意外。毕竟,现在吉利旗下已有几何、极氪两大新能源汽车品牌,同时领克也正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极星对于吉利而言,更像是鸡肋。

在沃尔沃主导之后,极星未来的发展必然是更偏向于国外。毕竟从沃尔沃本身来看,中国市场的地位一直以来就不如欧洲。另外,沃尔沃还在近期表示:“将认购瑞典电动汽车制造商北极星(Polestar)未来可能发行的任何证券。”沃尔沃力挺极星的本质,是沃尔沃出于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发展的需要。

同时有业内消息指出,极星目前正洽谈与Gores Guggenheim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上市事宜,以为公司发展筹得更多资金。而这些资金的去向,大概率将被极星用于北美市场的开发与维护,让极星3能够支撑起品牌2025年完成销售29万辆的愿景。

至于在超级碗上发布的那则名为“不妥协”的广告,其实也能看作极星的一次“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表态——公开叫板特斯拉,就问你们美国消费者服不服?

这则广告,似乎又让我们回到了极星1发布的当晚。无数的极星高层与国外记者涌向上海,产品高达150万的售价,极星似乎更像是来下战书的,而非是来卖车的。

那么,中国在未来的极星品牌规划中,到底会扮演什么样的地位。汽车有文化认为,大概率将成为后方的生产基地,用中国的成本优势,为品牌在欧洲与北美的发展输血,同时辐射整个亚太地区。

有文说

不在中国汽车市场继续卖力,对于此时的极星而言,也许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但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这样的极星是否还值得信赖与购买呢?大家心里自然有一杆秤,在此就不过多赘言。

撰文丨欧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