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放开后,兔年春节消费场面太火爆了。有位朋友跟51君说,他想在长沙网红地标超级文和友吃上一顿小龙虾,没想到排队排到了4800多号。在无法与漫长时间对抗的情况下,他最终选择了泡面。
通过朋友分享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疫情后的消费场面是多么的火爆,要说超过了疫情前的场面也不为过。可来到汽车行业,同样如此吗?
2月1日,中汽协发布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1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1.8%,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6个百分点。
(资料图片)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
其实我们往前回顾,在去年的3月份,上海和吉林疫情爆发,整个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彼时库存指数仍处高位,直到去年6月份库存预警才降低。可从去年7月份开始库存指数又上升了,直至今年1月都位于荣枯线之上。
众所周知在疫情影响下,无论是汽车的生产还是销售都受到了影响。但从去年12月初开始,国内三年来严格防控的疫情政策开始松绑。
很多人预计包括汽车出行在内的居民消费将逐步复苏,但从中汽协给出的库存指数可以感受到,车市并没有预想的那么乐观。
这方面51君认为主要由客观和主观两大因素组成。客观因素方面,燃油车购置税减半和新能源国补在去年年底到期,市场出现涨价和降价两大派系,很多消费者都选择了观望,不急于购车。
主观因素方面,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主流的价格定位在数十万到几十万之间,这也意味着资金的来源需要靠长时间财富的积累,而不是靠短期的收入来购车。
加上疫情三年以来反反复复,很多人在观念上发生了转变。比如在疫情前买房是笔不错的投资,买车也是家庭出行的刚需。但在经历过疫情带来的伤痛之后,相比拥有车子房子的自由,很多人更愿意将资金储备作为生存下去的条件。
对于掌握着财富密码的人而言,十几万上百万的车可以毫不犹豫地更换。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能做到如此,而这大部分人正是汽车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对于这类群体而言,让金钱留在自己的手中,作为生活的支出更为稳妥,而买车这件事则可以再等等。
经济形势的冷暖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因此在后疫情时代,汽车市场迎来真正的复苏,还需要一定时间。51君大胆预测在2023年下半年车市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达到恢复性增长。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