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风团抱柳絮。北京大街小巷飘散的柳絮让小马智行副总裁、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感慨万千,在推进全无人驾驶车上路过程中,如何让车载系统更精确识别飘散在空中的柳絮、塑料袋以及随时可能出现在路上的各种各样的小物体曾经让张宁所在团队绞尽脑汁。而现在,通过六年多的技术攻关,这些已经不再是技术难点,张宁的团队已经开始在研究如何处理更加小概率的“长尾场景”,如何让车辆的表现更像一个“老司机”。
小马智行副总裁、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
小马智行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提供安全、先进、可靠的全栈式自动驾驶技术,分别在硅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设立研发中心,已与丰田、三一、上汽、一汽等车厂和英伟达、如祺出行等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并在中美同时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相关资料图)
汽车工业正迈向智能阶段,以小马智行为代表的自动驾驶企业正夜以继日解决汽车自动驾驶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
近日,北京市公布获得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首批“无人化车外远程阶段”示范应用许可名单,小马智行在列,获准在京开启全车无人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央广网邀请张宁探讨自动驾驶发展前沿问题。
“小步快跑”,张宁以此形容当前小马智行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公司两三年前就开始全无人驾驶的研发布局,修炼内功,致力于打造安全、舒适、高效的“全无人”自动驾驶体验。2022年12月30日,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颁发“无人化车外远程阶段”道路测试许可,小马智行再次凭借过硬技术和良好的过往道路测试表现成为首批获得许可的企业之一。
目前,小马智行10辆全无人车辆已在亦庄地区公开道路进行了3个多月全车无人测试,在应对十字路口、狭窄路段等复杂场景,以及雨雪、沙尘等极端天气时,全无人自动驾驶车辆均表现出业内顶尖的技术水平,真正做到了安全、稳定及零事故,顺利迈入全车无人载人应用的重要阶段,预计很快将开始商业化的“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张宁告诉记者,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小马智行几百名研发人员的心血。“我们目前已经累积了超过2000万公里的自动驾驶里程,这相当于几十个普通驾驶员一辈子的驾驶经验。在这2000多万公里的测试中,系统表现越来越优秀,已经可以兼顾安全、舒适、效率三大要素,这是团队可以放心向公众开放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张宁说。
我国是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销量约占全球的30%,超过美日德三国的总和。在我国,车辆工程相关产业税收在全国税收的占比、相关从业人员在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占比和相关产业销售额在全国商品零售额的占比均超过10%。
目前,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还面临一些问题,集中体现高度自动驾驶车辆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仅在特殊场景、路段投入使用,自动驾驶场景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经济合理的车路通信技术方案需进一步探索;车路协同应用场景有限,大众体验“价值感”不强;测试验证体系不健全,安全准入无依据等方面。
谈及无人驾驶车的普及,张宁感触颇深——技术、政策、产业链、用户接受度几大要素同步推进,自动驾驶技术才能得到进一步普及应用。作为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不断钻研、打磨技术,力争用技术实力去让政策制定方、消费者能够早日放心拥抱自动驾驶。
他介绍,无人驾驶车研发难度很大,这与复杂多变的路况不无关系,比如我们在路上经常看到横穿公路的小动物,动物不懂交通规则,如何让无人驾驶车系统精准识别并且及时做出安全、“老司机”般的驾驶决策尤为关键。
研发团队需要尽可能地识别道路上会出现的潜在问题,并判断这些问题是否会影响行驶安全,车辆到底应该减速,还是绕行,还是正常行驶。张宁举例,面对横冲直撞、不懂交通规则的小动物,研发团队需要测试不同大小、不同速度的小动物对车辆的影响,不断调试、优化系统,以保障安全驾驶。以小见大,交通中每种风险因素,研发团队都要经过上百次的测试,以便车辆更好的应对路况。
他调侃,“入行前感觉无人驾驶研发是一件很酷的事,但真正开始自动驾驶的研发,才深知我们必须拥有一股认认真真死磕精神,不断打磨我们的技术细节,才能做好“虚拟司机”的司机。”
六年多以来,张宁带领研发人员在不同天气条件、不同路况下测试、调整,直至车辆能够轻松应对复杂路况,研发人员才算吃下定心丸。
“细节”是保证安全的关键,每一处细节都对安全至关重要,所有的成果都藏在细节中。“无人车上路后,所有细节所带来的影响都会被放大,因此无人车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切切实实看到所有细节,并且预判车流、人流动向,并与路况中这些细微变化形成交互过程至关重要。”张宁说。
当前,无人驾驶车已经在矿山、港口等场景实现小规模应用,这只是无人驾驶的试水,无人车真正大规模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对乘用车来说,把安全的责任完全交付给无人驾驶系统是行业一大跨越。
据介绍,北京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部分路段上,小马智行无人车的最高时速已可达70公里/小时。张宁表示,相信政策会慢慢允许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营范围从示范区应用到更大范围,从城市外围逐步覆盖到市中心的区域,这一过程很难一蹴而就,但研发人员将为此不懈努力。
不止于安全。小马智行不断打磨“虚拟司机”的驾驶能力,让它能够在所有环境和路况底下提供高效、舒适的出行服务,只有这样乘客才能买单。
在小马智行的设想中,无人驾驶车并非要取代当前的乘用车,而是为大众提供了更丰富的出行服务选择,喜欢驾驶体验的用户可以继续享受驾驶乐趣,而期待便捷的乘客可以选择更为省心、省力的出行方式,甚至将乘车空间变成会议室、办公室、休息室,满足用户多元需要。
谈及全无人驾驶技术更为广泛的应用,张宁表示,一部分早鸟用户,已经可以尝鲜到未来驾驶出行服务,相信到2025年,无人驾驶技术有望进一步扩大运行范围,从一线城市渗透到更多二三四线城市,届时更多的乘客将享受到技术变革带来的出行便利。
远期看,小马智行认为,无人驾驶技术大势所趋,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在更大范围的广泛应用需要产学研政的共同努力和相互支持。